相聚相识相知在清大

陈良
来自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陈良
今年暑假,我获得机会前往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进行为期42天的学术交流,与我一起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12所高校的学术科研小伙伴。时维盛夏,两岸学生、导师、接待家庭相聚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创造着我们这个夏天记忆中最美好的事情。
图1新竹清华大学内的“清华园”
科研不是闭门造车,交流更能让思想发光,此次的“䇹政基金”台湾清大行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清大作为台湾著名学府,大师云集,设备先进,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研究平台。在清大期间,我们与两岸各地的小伙伴一起交流,我的论文《军队在埃及政坛中的强势地位原因探析》更得到人社院历史所导师李毓中教授的悉心指导,收获颇丰。
此次两岸交流中,除了良师,亦有益友。我们每两位陆生都会有一个接待家庭,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部分。接待家庭的成员们热心风趣,在生活上给我们提供各种帮助与便利,让我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在台的学习与生活。每一个接待我们的人都十分体贴周到,安排的活动形式各异,这也使我们在台湾交流的每一个陆生有了不同经历。我的接待家庭在台北,阿姨不仅邀请我周末去她家住,感受她的拿手厨艺,更是带我尝遍了台北美食,体会台湾特色。有的接待家庭还带学生走进台湾原住民家,品味地道擂茶;有的接待家庭则驱车三百公里,从台北一路南下到高雄垦丁,带陆生游览海滨风光。活动缤纷有趣,陆生与接待家庭之间由此也结下了深厚情谊。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陈叔叔。陈叔叔也是此次的接待家长之一,对他的评价我只能用最热心来形容。陈叔叔是屏东人,而清大位于新竹,两地在台湾岛一南一北相距约三百公里。为了接待学生,陈叔叔经常两地奔波。包括我在内的陆生去高雄玩时,陈叔叔都主动要求当我们的向导和司机。一路经常是数小时的车程,台湾天气多变,窗外有时烈日炎炎,顷刻间又大雨倾盆,但风趣幽默的陈叔叔总能让车厢里充满快活的空气,让我们在他乡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在此次出行中,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正准备停车下来买烤鱿鱼,突然被后车追尾,猛烈的撞击声使车里每一个人大脑一片空白,而后是涌上心头的紧张。陈叔叔这时决定将车开到一个空旷的地带避免造成交通堵塞,令我们意外的是后车也一直跟随并停在我们旁边,所幸没有大碍,后车司机也不停地向我们道歉并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台湾人的责任心。
图2 欢迎会
在没有到台湾之前,对台湾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电视剧与新闻里。实地探访之后,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便是细致而严格的垃圾分类,大到商场餐厅,小到接待家庭,都是将垃圾细分为厨余、纸类、玻璃类等,以利资源回收。一个出租车司机曾自豪地告诉我说台湾的资源再利用做得十分优秀,你看路面地砖在晚上闪闪发亮,即是因为在地砖的生产过程中掺进了废旧玻璃。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台湾人的礼仪水平很不错,便利店的服务员会热情相迎,过马路时司机会礼貌地让行人先行,城市街道上也没有嘈杂的喇叭声,这些生活细节都是台湾数十年都市文明发展成果的累积,生活其中让人心生愉悦。
当然,一个与台湾相关挥之不去的话题便是两岸关系。在台湾期间我留意了台湾的历史教科书,虽然有各个不同的版本,但都是从台湾历史开始讲起。在台湾人眼中,从太平洋造山运动中诞生的台湾岛是一块有着坎坷经历的土地,明清汉人、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国民党及1949 年之后的百万移民纷至沓来,而她原本的主人是台湾岛上的原住民。在台湾历史书中,真正的移民开发史始于十六、十七世纪,之前的历史都是以原住民为主体,而我们大陆的教科书在之前有讲三国卫温到琉球、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等。在近代历史叙述中,台湾以其丰富自然资源、优越地理位置为荣,并因此得商贸之便,走在亚洲现代化的前列,但同时台湾多舛的命运也令人惋惜。此外,教科书中还注重强调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之地,而不只是汉民族移民的影响。可见长期两岸分治下台湾的自主意识很强,这是以后两岸交流中大陆必须注意的。
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放缓,新闻中提到大学生毕业平均工资甚至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在与台湾小伙伴交流谈到两岸发展时,他表示台湾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但他对大陆的发展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对大陆的未来充满信心。不过,仍然能够感受到两岸之间存在的一些误解。我在台湾期间,一个大陆旅行团所乘坐的旅行大巴不幸发生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两岸新闻界都炸开了锅,针对有台湾媒体报道为何大陆观光客事故率高于日本、韩国等国观光客,并大作分析所谓国民性的新闻,一些大陆网友认为这是极不负责并且十分冷血的做法,并将其上升到全体台湾人层面。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台湾媒体、电视台数量繁多,为了在有限的市场下分得更多的蛋糕,一些媒体故意大放厥词吸引关注度,这次的报导事件是这样,之前的“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也是这样。关于此次事故,我在台湾媒体上更多地看到的是台湾媒体对事故处理进展的追踪、对事故责任方的问责等。误解固然存在,但在不断的交流中双方的理解只会越来越强。
图3 台湾风景
在台湾的四十二天是我一份难得的记忆,这四十二天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将是我的财富。台湾的风景很美,特别是海滨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台湾的美食虽然并不符合嗜辣的我的口味,但很有特色。在台湾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两岸文化深处根与根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任何现实也无法斩断的。我们经历过隔绝的痛苦,也回味并享受重逢的喜悦。我们深知只有不断的交流才能融化两岸山海阻隔下的坚冰,这种不断交流的局面只能扩大而不能缩减。未来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相信携手共创未来必然是两岸青年的共同选择。
【作者小传】
我是陈良,来自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2013级,并修读了国际关系双学位。我来自重庆,重庆人的热情如火、无辣不欢配上阿拉伯的钟声悠扬、神秘莫测,风马牛不相及的组合构成了我神奇的大学生活。我热爱阅读,不管中文还是阿文;我也热爱火锅,不管星期一还是星期五;我能够静下心做学问,曾参加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也是运动健将,代表过北京大学参加首都地区越野攀登赛。我喜欢交流,不管是中国朋友还是外国朋友,因此我到福建泉州进行“探寻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的实践调研,也到以色列海法大学近距离感受中东纠葛的历史与现实。我的大学没有主题,经历过便无悔。
科研是我的兴趣,我享受解开问题时的豁然开朗,沉醉于拨开重重迷雾找寻问题本质的畅快感。“䇹政基金”是一次很好的科研机会,让我们得到了从确立主题到最终收获研究果实的完整科研体验。虽然科研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最终归途,但这其中的思考与求真对我们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