䇹政学者风采录

邢逸旻
来自北京大学
䇹政学者姓名:邢逸旻
䇹政学者性别:女
所在学校:北京大学
就读院系:哲学系宗教学系
立项课题名称:威廉·吉布森赛博朋克小说中的主体性复归
䇹政导师姓名:秦立彦
课题介绍:
赛博朋克小说这一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常被认为是为后现代潮流所孕育的文学风格处理了大量难以为现实主义主流文学把握的议题,例如基因工程和网络工程对人类身体、社会意识、政治结构带来的影响,因而能够与后人类和现象学等理论深入对接。赛博朋克的技术表象下,它同样追问着意识、生命、死亡等等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的基本论题。本文选取被称作赛博朋克小说之父的威廉·吉布森的成名之作《神经漫游者》及其所属的“蔓生都会”三部曲为研究对象,进行现象学和后人类分析,讨论蔓城世界中人的主体性如何为技术解构,吉布森又如何从主体性危机中拯救人的在世存在。
心得体会:
2019年寒假我开始构思这个课题。在此之前,我没有进行独立研究的经验,因此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到适合的题目。最初步的想法是研究科幻小说,因为自己很喜欢阅读、也尝试创作过科幻小说,还加入了学校的科幻协会。秦立彦老师给我推荐了国内知名科幻作家夏笳在北大读博期间的博士论文《全球化时代的恐惧与希望——当代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政治(1991-2012)》,并建议我在参考书目中选择感兴趣的进行阅读。寒假期间,我在读这篇博士论文的同时,也读了一些中国科幻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例如早期老舍的《猫城记》,以及近年来银河奖的部分获奖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后现代文学批评更感兴趣,而中国科幻中很少有合适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
寒假过后我赴比利时鲁汶大学交换,与一位就读于鲁汶文化研究专业的朋友聊起这个课题时,他建议我将目光投向赛博朋克。赛博朋克这一文学风格本身由后现代思潮孕育,cyberpunk一词也被认为脱胎于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cybernetics),从而与技术物思考乃至社会控制和资本主义批判等主题密切相关。这位朋友一下子启发了我,此后我阅读了大量赛博朋克研究的英文文献及代表作品,包括《密西西比评论》1988年的赛博朋克评论专题、被誉为赛博朋克鼻祖的威廉·吉布森的“蔓生都会”三部曲、《银翼杀手》及其原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等等。在此期间,我在鲁汶选修了两门现象学课程,对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产生兴趣,因此尝试在既有文献大多从后人类理论出发的基础上,引入现象学的视角。在技术物愈发侵入人体的时代,具身性越来越成为问题,而身体正是梅洛庞蒂处理的核心概念之一。本课题试图回答的是,在蔓城世界中,以具身性为基础的主体性是何以可能的,而它又如何对我们理解人的主体性提供帮助。
4月中期评审时,我提交了一篇完整的初稿,而秦老师也给出了清晰犀利的意见,指出了文章论证结构中的缺陷。目前,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尚未得到好的回答,我将用接下来的两个月集中解决有关被动性(passiveness)的问题,将其作为撬动全部困难的杠杆,以期为近未来世界将我们抛入的主体性危机提供一个答案。